最新消息|News
讀經,是在亂世中送給小孩最珍貴的禮物

分類|讀經班專欄|發表於:2017-10-12

互動讀經班小老師陪伴導讀

讀經,是在亂世中送給小孩最珍貴的禮物
作者:李月娥
文章轉載自:https://gfamily.cwgv.com.tw/content/index/4155



教育始自家庭,家庭是人生最早接觸的教育環境,而父母是人生第一位老師。孩子繼而要接受幼稚園教育、各級學校教育,更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社會教育。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,才是理想完美的教育,而五育以德育為首要,人以德為本,品德倫理教育,是長久潛移默化的過程,宜自童蒙開始。「蒙以養正,聖功也。」《易經》重視童蒙養正,才可有聖人教化的功德。

用高尚的品德,啟發孩子的品格
最佳的教育,應該是心靈的教育。心靈的教育,表面上看起來微不足道,所以容易被人忽略。可要知道,任何一件小事,都可能成為改變孩子一生的轉折點,其影響甚至決定孩子能否健康快樂的成長,因此,孩子的心靈比身體更需要呵護。

我們要用正確的人生觀、價值觀來引導孩子,用高尚的品德來啟發孩子,使他們都能成為國家未來的棟梁,社會的中堅。所以,在孩子張開臂膀高飛之前,父母及老師必須認真地履行自己的職責。教育不只是知識的灌輸,良好的倫理道德教育,及給予傳統優良文化的薰習,才是今天所要關切的重點。

當幼兒漸漸成長,四歲後已慢慢學會語言的應用,學習能力亦逐漸增進,此時即應「童蒙養正」的教育。養正,指培養端正的心性及行為。不論是心理學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長的經驗,我們了解:四歲至十三歲這階段的兒童,因其理解能力微弱,知識未開,仰賴父母尚多,然也因涉世未深,心性依然純淨,也是一生當中記憶力最強的階段。如何把握其記憶的黃金期善加教育,以期收到終身受益的長遠效果,是值得深刻反省的教育問題。

誦讀經典,孩子汲取古人的智慧結晶
古代先賢們高瞻遠矚,不約而同地選擇四書五經及老莊等,重要經典為主要教材,並以歷代公認的優美古文、詩詞等為輔佐教材,來教導兒童反覆熟讀,進而鼓勵其背誦。

如此充分發揮其記憶力的特長,背誦最有價值的經典,趁他心性純淨時,常常耳濡目染於聖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,潛移默化其氣質,經典永恆性的價值,亦將伴隨其人生經驗的成長,而茹吐芬芳、綻放光明,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難題。福智創辦人日常老和尚說:「生生增上,必須積累智慧跟著人學,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天下』,才能看得更寬廣。趁年紀小的時候多背書,先把基礎建立好,不背書、不裝聖賢菩薩的東西,就一定是胡思亂想。透過背書有條理的訓練心智,將來記憶力大大超過常人,一生受用不盡!背書也是把我們隨順世間流轉的習氣,扭轉為『隨順聖賢佛菩薩走』的習氣。」

長期的誦讀經典薰習在古典文學瑰寶中,也養成孩子閱讀古文的能力,則儒釋道中華文化智慧的寶藏,將任其悠遊探取,深信必可陶冶其性靈,開闊其心胸,端正其品行。

聖賢經書多讀一本即有一本的受益,乃至多讀一句亦有一句的功效,如此終身受益的長遠效果,實不容輕忽。春去秋來,光陰易逝,少年易老,可是求取學問的路卻很漫長。朱熹是宋代的理學大家,他曾以偶成一詩勸人們要珍惜每一寸光陰,含義深遠。 《偶成》:一寸光陰不可輕, 少年易老學難成,未覺池塘春草夢,階前梧葉已秋聲。在童蒙讀經階段中種下根苗,十年易過,終身難得,切莫等閒空過了。
 
讀經教學其實施方式與教育價值
以下就讀經教學其實施方式與教育價值,及推動讀經成果的親師生現身說法,提出分享;還有一位謝瑞榮法官他如何利用讀經,找回孩子失落的幸福。此外本文也將介紹台灣目前實施讀經教學,已有成果與規模的團隊,包含小孩與成人的經典學習,提供大家寶貴的數位學習與資源。
 
一、優質的經典教育陶冶出美好的品格
「經典一部勝讀雜書萬本」,經典是聖人、賢人,花了一輩子的時間,一輩子的心血所留下來的智慧結晶。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,又蘊涵著極為豐富的道德教育。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有了正面的學習典型,更可藉以樹立正確價值觀。

極力宣導「賞識教育」的周弘教授認為,要將社會從根救起,靠的還是聖賢的仁德忠恕之道。在讀經過程,孩子內心很自然的接受經典的洗禮,對於其中所蘊含的道理,再經由成長過程醞釀、印證經書的內涵。兒童從經典的潛移默化中所學到的,將成為他日後接觸社會的道德判准,並透過文化脈絡自然而然的變化其氣質,豐富其生命。


二、優質的文化薰陶孕育出優雅的君子
王財貴教授說:「2 1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,希望中國除了富強之外,也是一個真正的禮義之邦,人人都有高尚的文化教養。要達到這目標,最簡便有效的辦法是:從現在開始,普遍地讓下一代熟習背誦最有文化價值的東西。」

經典是文化的遺產,闡述的哲理是歷久不移,真正有價值的放諸四海皆準。讀經班所讀的內容是品格教育需要的材料,舉凡四書五經、老子道德經、弟子規、百孝經、朱子治家格言等等,都成讀誦的題材。

這些經文離不開三綱五常,五倫八德,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;讓這些善知識正面的語言,慢慢地進入孩子內心深處。久而久之必由內心再悄然發出,本性的良知良能自然甦醒,文化素養得以培育,中國文化得以延續傳承。


三、讀經教育具有潛能發展之功效
有學者研究顯示,兒童讀經教學從教學方法上看,反復誦讀可以提升兒童的專注力,反復而熟習可以提升兒童的記憶力,而專注力與記憶力,是一切學習的基礎。

此外,以教學內容上看,任何語文都是複雜的系統,高度語文尤其艱深難解。但兒童具有強大的語文學習天賦,其可解處,固可以立即融人生活之中,其不可解處,也會在默默中主動尋求理解,語文學習有所謂的的「鷹架理論」,是活絡其頭腦的最佳訓練。

只要不強求其理解,艱難的教材便不會造成學習壓力,反而可以成為心智更上一層的無形助力,即一般所謂「右腦開發」。但如果教學內容只是簡單可解的白話文,便缺少了這一深層長進的效能。

高程度的語文學習,不僅語文能力立即提升,其影響所及,將帶動心智之全體發育。在短期之內(約一至二個月) ,即可發現兒童各種學習能力,尤其是數理思考能力,也都跟著增長起來,令人有「忽然聰明起來」的感覺。以致教師或家長以極少的氣力,即可讓兒童達成超越一般功課的成果。

所以縱使學校課也不曾減少,而兒童的學習壓力,亦因感覺功課容易而相對減少。所謂「潛能發展」,於「讀經教育」中,最易證實。〔備註:讀經教學,在香港、台灣及大陸推展多年,成效甚佳,廣受歡迎。本段摘錄自:小學讀經教學之基本理念及施教方案,供讀者參考。原文刊於科技教育協會出版之「良師興國」第二期(2000年)〕


四、讀經是在亂世中送給小孩最珍貴的禮物
楊定一說,讀經是在亂世中送給小孩最珍貴的禮物,「你看我三個小孩都是讀經長大的,就讓小孩朗誦,不要刻意去解釋,小孩反而可以直接跟這些古人對話!」直接與古人對話?聽來有些玄妙,但身為科學家與醫師的楊定一卻有一套證明理論。

他認為讀經所推薦的四書五經、唐詩或者是《道德經》等,流傳至今全部都超過五千年,有什麼文章,可以經得起這麼久時間的考驗,卻沒有衰退,一代一代的被傳誦著。

所以,這些書籍其實就是人生的經典,涵蓋文化與生命,雖沒有特定的宗教意涵,但可以發現內容全都是引人為善,而且十分強調「善良的行為」,搭配韻律的文選朗誦,更可以讓孩子達到紓解、平靜的作用,也為孩子提供一個心靈出口。


台灣目前實施讀經教學已有成果與規模的團隊
近年來個人十分關注體制外的教育發展,也深刻體認台灣的教育應更多元、更開放,更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扎根,尤其是以中華傳統文化為經營特色,並以孔子的理想「志於道,據於德,依於仁,游於藝」為願景的學校,在台灣應如西方教育理念的「華德福學校」一樣的受到重視與肯定。

經典教育等於「把聖賢請到家裏當家教」
教育學家都知道,所謂道德、品行、性情、氣質等等重要的人格成素,原是很難「教」的,很難用一般的知識教育的方式來教的。這種有關德性的成長,是在一種陶冶、薰習,或者「耳濡目染」「潛移默化」中培養出來的。

當然,最好是有人可以供給榜樣,現身發揮「身教」功能。不過,一般的家長老師,是不足以完全擔當這種重任的。而「讀經教育」的教材中,往往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,及早讓兒童琅琅上口,濡染於心,等於「把聖賢請到家裏當家教」,是一種極見功效的德性薰陶教育。要培育下一代有理想、有愛心、有品格、有擔當的,二十一世紀新社會主義的中國人,請以「讀經教育」扎下根基。